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《戲曲學報》1-23期中英文摘要/24期以後全文檔案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6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海鹽腔新探

曾永義/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 

3-27

2

南戲《劉錫沉香太子》在福建遺傳的新發現—試論閩西傀儡戲《寶帶記》的形態特徵和定型年代

馬建華/福建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

29-38

3

小青故事及其相關劇作初探

謝俐瑩/東吳大學中文系博士班

 Icon 

67-98

4

清初傳奇賓白的寫實化趨向

林鶴宜/台灣大學戲劇系教授

Icon

99-122

5

關於《長生殿》全本工尺譜的印行本

吳新雷/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 

123-136

6

從張大復《寒山堂曲譜》觀察清初蘇州地區崑腔曲律之發展與變化-

李佳蓮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兼任講師

 Icon 

137-180

7

試論崑劇表演的「乾、嘉傳統」

陳芳/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

 Icon

181-214

8

家家『收拾起』,戶戶『不提防』考辨

劉致中/前江蘇教育學院歷史系副教授

 Icon

215-236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6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「暮色」婉約秀美,「還魂」相形見拙—關於《牡丹亭》的反思

吳星煜/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

3-18

2

臧懋循改編評點《還魂記》呈現之曲學批評及其意義

陳慧珍/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班

 Icon 

19-53

3

馬湘蘭與明代後期的曲壇

華  瑋/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

55-82

4

王光魯《想當然》傳奇和徐士峻《春波影》雜劇的作年

汪超宏/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

 Icon

83-92

5

論明清時期的船臺演出

康保成/廣州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授

 Icon

93-124

6

集曲體式初探

施德玉/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教授

 Icon

125-150

7

關於崑曲「五毒」與家門藝術的傳承

李  曉/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

151-168

8

二十一世紀前崑曲在臺灣的發展史貌

蔡欣欣/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

169-196

9

京劇老生藝術體系在十九世紀末的發展—以《天水關》的老生表演為例

李元皓/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

 Icon

197-223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3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7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南戲《孟姜女》遺存考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 

3-17

2

南戲《孟姜女》遺存續考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 

19-34

3

宋元南曲戲文之體製、規律與唱法

曾永義/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 

35-72

4

戲曲腳色行當形成的規律

周華斌/中國傳媒大學教授

 Icon 

73-88

5

從平民到英雄-元代水滸戲與明代小說《水滸傳》比較論析

張燕瑾/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

 Icon 

89-103

6

《鳴鳳記》作者考辨

劉致中/前江蘇教育學院歷史系副教授

 Icon 

105-131

7

明代《牡丹亭》評點中情節

結構與人物塑造之探討

陳慧珍/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

 Icon 

133-172

8

稀見樂譜中的早期京劇唱腔-清抄本西皮腔工尺譜研究

海震/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教授

 Icon

173-187

9

高行健禪劇《八月雪》之劇場藝術

朱芳慧/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副教授

 Icon

189-224

10

新編京劇《金鎖記》與原著小說之較析

蔣興立/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國文兼任講師

 Icon 

225-249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4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7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貴州儺戲宗教性、神秘性、戲劇性簡論

庹修明/貴州民族學院西南儺文化研究中心

 Icon 

1-20

2

論古代波斯諸樂舞雜戲對中國文化的影響

李  強/陜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

 Icon

21-56

3

南戲《祝英台》遺存考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

57-75

4

南戲《董秀才遇仙記》遺存考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

77-91

5

南管蔣世隆》與南戲《拜月亭》文本之比較研究

楊淑娟/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

 Icon 

93-151

6

南、北曲交化下曲牌變遷之考察

林佳儀/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

 Icon 

153-192

7

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」考釋—與夏寫時教授商榷

蔣星煜/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 

193-205

8

京劇檢場人素寫

廖燦輝/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副教授

 Icon 

207-231

9

由上崑四本《長生殿》論崑劇外聘導演執導之現象

劉心慧/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班

 Icon 

233-271

10

新編京劇《金鎖記的舞臺空間處理

林淑薰/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班

 Icon

273-298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5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8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海鹽腔的伴奏與曲譜

/戲曲聲腔音樂研究者

 Icon 

1-16

2

戲曲三論:〈黃幡綽與崑曲〉、〈《玉簪記》中茶事、茶藝考釋〉、〈徐文琴的明刊本《西廂記》插圖研究〉

蔣星煜/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 

17-49

3

明雜劇宗教人物犯戒題材析論

鐘文伶/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生

 Icon 

51-74

4

明清杭嘉湖崑曲演出史料匯考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 

75-103

5

從文姬歸漢看五部戲曲的情感與形式

蔡明玲/長庚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

 Icon 

105-130

6

從敘事角度看田漢的《白蛇傳》京劇

王靖宇/美國史丹福大學人文講座教授

 Icon 

131-142

7

綜述臺灣歌仔戲演出宣傳的多元變遷

蔡欣欣/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 

143-182

8

相聲的前世今生-以「相聲與戲劇」的關聯為主

王友梅/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所研究生

 Icon 

183-225

《戲曲學報》第6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8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古本《琵琶記》在瓦當上有新發現

林成行/浙江永嘉政協,溫州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員

 Icon 

1-16

2

一脈相承五百年─《荔鏡記荔枝記四種》明清刊本彙編出版概述

鄭國權/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研究員

 Icon 

17-34

3

明代選本型曲譜考述

俞為民/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

 Icon 

35-62

4

論沈璟《增定南九宮曲譜》的集曲收錄及其集曲觀

黃思超/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

 Icon 

63-100

5

近代杭嘉湖崑曲演出史料匯考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 

101-140

6

臺灣客家採茶戲唱腔初探—以採茶腔「平板」為例

鄭榮興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

 Icon 

141-172

7

《糶酒》與《扛茶》、《拋茶》—  一段客家三腳採茶戲變遷歷程考察

蘇秀婷/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

 Icon 

173-202

8

從外臺歌子戲之現象說到其近十年音樂特色與可行之道

游素凰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副教授

 Icon 

203-244

9

形變質不變-戲曲音樂在當代因應之道

施德玉/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授

 Icon 

245-266

10

版本比較──踩著修改的足跡探尋編劇之道

王安祈/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教授

 Icon 

267-296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7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9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中國歷代偶戲考述(上)

曾永義/國家文學博士、世新大學教授

 

 

2

繼承與創新:二者的抉擇與熔合—談中國大陸當前的戲曲創作

王安奎/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

 

 

3

七子戲在臺灣的傳承與變貌

劉美芳/臺北市立復興高中教師

 Icon 

 

4

南北曲牌宮調與管色關係考

馬  驌/戲曲聲腔音樂研究者

 Icon 

 

5

崑曲流派與姑蘇風範

王  馗/國藝術研究院曲研究所副研究員

 Icon 

 

6

試論明傳奇《千鍾祿》的離散書寫

沈惠如/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中心副教授

 Icon 

 

7

《新選南北樂府時調青崑》版本淺

根?山 徹/日本山口大學人文學部教授

 Icon

 

8

曲牌?樂化之歷程與流變—以潮州?曲【粉紅蓮】為例

黃慧玲/臺北天韻箏樂團團長

 Icon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8      出刊日期/99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《單刀會》之【雙調.新水令】異文研究

蔣星煜/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

 Icon

1-20

2

中國歷代偶戲考述(下)

曾永義/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

21-61

3

浙江崑劇支派補說

徐宏圖/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

 Icon

63-76

4

崑劇在臺灣之概況及其當前之表演類型

施德玉/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授

 Icon

77-98

5

從鹿港玉琴軒《打花鼓》抄本看北管戲之本土化

徐福全/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

 Icon

99-126

6

論說川劇劇種特色–以其特技表演藝術為探討核心

侯淑娟/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

 Icon

127-151

7

論戲曲劇種的變異-從歌仔戲說起

陳世雄/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

 Icon

153-169

8

戲曲跨文化改編劇目研究-以杜蘭朵(Turandot)為例

朱芳慧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

 Icon

171-197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9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0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論牌曲

莊永平

Icon

1-20

2

從吳歌到崑山腔─崑山腔源流新考

徐宏圖

 Icon

21-56

3

清初李玉傳奇作品之北曲聯套運用

李佳蓮

Icon

57-84

4

讀者召換、閱讀差異與文本對話─三婦評點《牡丹亭》

高禎臨

Icon

85-122

5

京劇劇碼創作中幾個不可忽視的問題

劉侗

Icon

123-130

6

來自民間的聲音─浙江地區頭路戲現狀調研

沈勇

Icon

131-158

7

論傅芸子〈釋滾調〉對青陽腔的推論

余蕙靜

Icon

159-186

8

說舞旋

許美玲

Icon

187-222

9

戲曲文獻─周貽白所藏清宮戲畫

周華斌

Icon

223-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0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112

 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戲曲批評概念與實踐

李惠綿/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

 Icon

1-58

2

宋元戲曲“演述時空”論59

陳建森/廣州大學教授

 Icon

59-80

3

顧堅創立昆山腔考述

俞為民/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

 Icon

81-94

4

從「江湖十二腳色」到當代崑劇腳色的分合 95─以小生、末為主的探討

林佳儀/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

 Icon

94-134

5

論析崑劇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音樂之傳統與創新

黃慧玲/天韻箏樂團團長兼藝術總監

 Icon

135-176

6

科舉情節在明雜劇的運用及其思想特色

陳貞吟/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

 Icon

177-202

7

「四喜的曲子」——論嘉道年間四喜班的崑劇演出

林芷瑩/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

 Icon

203-220

8

古裝新戲的“古”與“新”─略論梅蘭芳《天女散花》及其他

平林宣和/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

 Icon

221-258

9

 
近三十年來戲曲劇本創作的基本分析

朱恒夫/上海大學教授暨中國戲曲發展中心主任

 Icon

259-284

10

 
性別變裝與表演—評《少年金釵男孟母》

段馨君/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

 Icon

285-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1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31

 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試說拙著崑劇《梁祝》之文本創作與劇場演出

曾永義 /世新大學講座教授;台灣大學名譽教授

 Icon

1-42

2

 
從「詮釋」看夏綸「戲曲教化」觀與表忠傳奇《無瑕璧》的編寫和點評

司徒秀英 /香港,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

 Icon

43-72

3

當「地方」遇到「國家」─論地方戲劇協進會的劇本的「生產」與「再生產」

郭澤寬 /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

 Icon

73-106

4

戲劇藝人雙重角色再探:儀式專家與社會地位

謝健 /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博士候選人

 Icon

107-124

5

 
京劇〈捧印〉的情緒表現與結構研究:表演分析與觀眾生理訊號測量的結合

蔡振家 /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

 Icon

125-162

6

 
跨文化戲曲原型現象之研究—以創作《瑣事》、《女僕》兩劇探析

張旭南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講師

 Icon

163-190

7

臺灣新編京劇的「戲中戲」敘事方法—以《荒誕潘金蓮》、《閻羅夢》、《孟小冬》、《百年戲樓》為探討對象

林淑薰 /政大中文博士

 Icon

191-224

8

當代兩岸歌仔戲交流史話

蔡欣欣 /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、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

 Icon

225-279

9

 
崑曲身段譜提要目錄

王馗 /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、研究員

 Icon

279-354

10

 
心態史之于雜劇史“重寫”的意義—杜桂萍《清代雜劇作家創作論考》評述

張小芳

 Icon

355-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2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45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臺灣「水磨曲集崑劇團」的崑曲教學與劇目傳習

蔡欣欣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、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

Icon

1-52

2

時裝京劇的形成與劇目發展之研究

張旭南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講師

Icon

53-74

3

客家戲丑行之學藝歷程與口語藝術—以「憨丑」張有財為考察對象

蘇秀婷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助理教授

Icon

75-100

4

論當代中國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鎮「講經宣卷」中出現的「新編文本」現象:以余鼎君「講經」為例

白若思 /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

Icon

101-140

5

由「贈金」瓦當及版圖論《金印記》演化

林成行 /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、研究員

Icon

141-160

6

隋唐正樂與禁戲資料編年輯釋

丁淑梅 /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

Icon

161-212

7

近百年中國神廟劇場研究熱點述評

王潞偉 /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

Icon

213-232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3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4年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歌子戲載體【七字調】(歌謠)之探討

游素凰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副教授

Icon

1-44

2

京劇鑼鼓《鳳點頭》的變化與衍生

劉大鵬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

Icon

45-56

3

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傳習個案試析--以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為考察對象

蘇秀婷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

Icon

57-98

4

談國劇傳習所:介乎科班與票房之京劇教學組織

吳怡穎 /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

Icon

99-132

5

表演者之培育:建教實習課程對民俗技藝學生專業養成的重要性

程育君 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Icon

133-150

6

雜技柔術道具製作與實證分析--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為例

彭書相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業及技術教師

Icon

151-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4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5年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南北戲曲語言之特色

曾永義 /世新大學講座教授;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;中央研究院院士

Icon

1-48

2

儀式、戲劇與意識形態

陳世雄 /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

Icon

49-80

3

沈璟的《南詞韻選》及其對南曲曲韻的規範

俞為民 /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、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客座教授

Icon

81-102

4

真實是構建《長生殿》舞臺藝術生命力的基礎─以高力士形象為例

朱恒夫 /上海師範大學教授

Icon

103-118

5

樊粹庭與近現代豫劇的變革和發展

張大新 /河南大學河南地方戲研究所

Icon

119-148

6

論客家戲《霸王虞姬》之「三下鍋」腔調

施德玉 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特聘教授

Icon

149-178

7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軟功運動傷害之研究

陳俊安    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教師
李一聖  /臺北市雙園國小教師
陳儒文 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教師

Icon

179-208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5      出刊日期/105年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戲曲「腔」論──從音樂結構學的視野

王耀華 /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

 Icon

1-28

2

讀曲與「二度創作」

葉長海 /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

Icon

29-48

3

從上下句到板腔體

路應昆 /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研究員

 Icon 

49-72

4

探詢揚州徵商與皖南地方戲之關係

孫玫 /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

Icon

73-92

5

維吾爾民俗小戲考

韓芸霞 /中央音樂學院基礎教育部文史教研室副教授

 Icon

93-116

6

《打砂鍋》、《打刀》、《打灶王》與《打櫻桃》四齣京劇
丑角開蒙戲的藝術特色與教學實踐

丁一保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助理教授

 Icon  

117-154

7

【祝英台近】詞(曲)牌考正

王寧邦 /金陵科技學院教授;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研究員

Icon

155-174

8

元代初年演唱形式考析

白寧 /瀋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副教授

Icon

175-212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6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6年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曾王二氏「腔調論」之異同

施德玉 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特聘教授

Icon

1-38

2

李漁的戲曲評點

高美華 /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教授

 Icon

39-78

3

李漁家班與園林聲伎之涉趣

詹皓宇 /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博士班
台中市立豐東國民中學國文科教師

Icon

79-110

4

北獅技藝的傳習與實踐──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為例

彭書相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專業及技術教師

Icon

111-144

5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穿圈運動傷害之研究

陳俊安  陳儒文   吳承恩  李曉蕾   田國華/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教師
**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教師
***臺北中山國小教師
****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主任
*****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教師

Icon

145-176

6

《義民禮讚》客家歌舞劇創作意涵及內容探析

姜雲玉/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

Icon

177-196

7

音樂劇《真善美》兩版本中The Lonely Goatherd歌曲呈現之接受美學觀點比較研

鄭國揚/ 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

Icon

197-274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7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6年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崑曲進校園:在香港中文大學推廣崑曲之經驗與反思

華瑋 /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、「崑曲研究推廣計劃」主任

Icon

1-32

2

當代歌仔戲音樂轉變現象之探討

陳孟亮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副教授級專技人員兼系主任

Icon

33-56

3

改良採茶的古典取徑:以「大小牌之部」〈和番〉的再舞臺化歷程為例

林曉英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助理教授

Icon

57-86

4

論客家大戲《六國封相─蘇秦》文本與演出的改編

楊閩威 /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

Icon

87-118

5

瀕絕蹻鞋製作與蹻功之數位保存

萬裕民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

Icon

119-138

6

劇場即教室之延伸論說歌仔戲《大湧來拍岸──臺灣子婿‧馬偕》之製作、教學與演出

王麗嘉 /國立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助理教授

Icon

139-176

7

臺灣雜技扛竿之訓練與演變──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為例

彭書相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任技術教師

Icon

177-208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8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7年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朱絲欄鈔本《昇平寶筏》的價值

廖藤葉 /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

Icon

1-34

2

經典再現, 風采萬千─ ─ 以京劇《香妃》為例,鏈結當代劇場視覺藝術

林宜毓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

Icon

35-48

3

歌謠小調命義之探討

游素凰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副教授

Icon

49-84

4

從歌仔戲到歌仔戲電影(1955-1981)之探討──從認同、混雜性與演變三方面論述

王亞維 /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

Icon

85-126

5

戲曲曲牌鑼鼓名稱探析

蔡晏榕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高職以下專技教師

Icon

127-150

6

論上海崑劇團《血手記》的移植與新變

洪逸柔 /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

Icon

151-190

7

期待視野、多重異讀、身體欲望──論明清時期《牡丹亭》女性閱讀

詹皓宇 /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生、台中市立豐東國民中學國文科教師

 Icon

191-230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19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7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論析近代「說唱」與「戲曲」唱腔音樂之互動現象

王友蘭 /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教授

 Icon

1-38

2

 
河北省雄安新區非物質文化考察──大馬莊村評劇團

施德玉 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

 Icon

39-64

3

從〈寫風情〉到〈席上題春〉──兼論《萬壑清音》選收明代短劇的舞臺化特徵

侯淑娟 /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

 Icon

65-92

4

清中後葉戲曲舞台名角現象之觀察

白寧 /瀋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教授

 Icon

93-132

5

 
論李漁《凰求鳳》之改編自作及其梨園改本《三鳳緣》

李佳蓮 /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

 Icon

133-166

6

 
詩人/劇人:馬致遠雜劇藝術重探

游宗蓉 /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

 Icon

167-208

7

京劇與歌劇在「劇唱」表現中差異性之探討

白玉光 /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兼任講師

 Icon

209-224

8

一心歌仔戲《狂魂》改編浮士德之書寫策略探討

楊馥菱 /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

 Icon

225-256

9

 
臺灣四平戲腔調初探:以末代四平藝人古禮達、莊玉英為對象

劉美枝 /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

 Icon

257-314

10

從《繡襦記‧剔目》談崑劇折子戲在當代的整編取向

謝俐瑩 /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助理教授

 Icon

315-348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0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8年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早期南曲譜的建構與戲曲宗元

魏洪洲 /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

Icon

1-24

2

從「曲牌八律」觀察歌仔戲載體「歌謠小調」之質性

游素凰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副教授兼主任

Icon

25-100

3

《琵琶記》評點本新考─以臺灣藏「魏仲雪」刊本為中心

張洋 /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大學院東アジア研究科博士生

Icon

101-130

4

傳承地圈技巧與創新課程實踐─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高職部為例

  彭書相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任技術教師。
張惟 /國立清華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。

Icon

131-158

5

戲曲藝術教育創新行動平台─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產學合作為例

馬薇茜

Icon

158-190

 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1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8年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歷史與田野:臺南藝陣小戲音樂風格之探討

施德玉 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

Icon

1-42

2

從《西廂記‧寄柬、長亭、猜寄》看當代崑劇折子戲之捏創

洪逸柔 /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

Icon

43-74

3

傳統揚琴伴奏歌仔戲之遞變

詹金娘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助理教授

Icon

75-108

4

從「欲望」的角度論《西遊記》子弟書對小說的改編與轉化

蘇恆毅 //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

Icon

109-144

5

新舊程派的兩樣《歸漢》情:李世濟《文姬歸漢》的繼承、創新與接受

施政昕 /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生

Icon

145-184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2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9年6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論臺灣「牽亡歌陣」的起源與形成— 從傳統喪禮與宗教儀式論起

施德玉 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特聘教授

Icon

1-44

2

《水雲村稿》與《玉壺野史》「生旦」及相關字詞考

池灝 /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

Icon

45-88

3

【犯袞】與【急三鎗】曲牌演變考

黃金龍 /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研究員

Icon

89-112

4

雲手: 一個最小身段的探討

黃琦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臺灣京崑劇團團員、國立中央大學戲曲博士

Icon

113-138

5

戲改運動激進化的邏輯:「推陳出新」論爭試析

王俊彬 /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

Icon

139-166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3      出刊日期/109年12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摘要

頁次

1

臺南歌舞藝陣故事類型之探討

施德玉 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特聘教授

Icon

1-48

2

旱災與民間祭祀演劇研究

段金龍 /信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講師

Icon

49-70

3

臺灣地區傳唱陸游,唐琬〈釵頭鳳〉曲詞符情探析

邱文惠/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

Icon

71-106

4

雜技鋼絲教學傳承之研究──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高職部為例

彭書相 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任技術教師

Icon

107-134

 

 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4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0年6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明清崑腔音韻度曲的發展脈絡 李惠綿/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

Icon

1-62

2

《新戲曲》與《戲曲報》初探

孫玫/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

Icon

63-82

3

湖南儺壇文本的形態特徵

李躍忠/湖南科技大學教授

劉丹/湖南科技大學研究生

Icon

83-102

4

京劇傳統音樂程式之運用與突破—以《四郎探母》為例 林世連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 助理教授級專技人員

Icon

103-120

5

中國京劇選本之編選作者與編輯出版探論(1880-1949) 李東東/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講師

Icon

121-150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5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0年12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作者入戲尋找崑曲 王安祈/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

Icon

1-26

2

牛女、孟姜、梁祝與青白蛇-曾永義院士劇作對中國民間四大傳說的承衍與創發 洪淑苓/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

Icon

27-60

3

曾永義先生民族故事劇之意趣神色 徐雪輝/中國藝術研究院、台灣世新大學訪問學者

Icon

61-82

4

超常的技藝:倒立做為特技的身體行 程育君/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博士生

Icon

83-118

5

《長生殿‧密誓》集曲曲式探析 陳茗芳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專任教師

Icon

119-158

6

國內主流報紙的扯鈴相關報導初探

蔡光庭      Icon 159-185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6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1年6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戲曲史「戲考」條補正 簡貴燈/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

Icon

1-18

2

試探劇曲創作納入多元教學與實務,對在地永續發展之影響—以曾永義教授《鄭成功與臺灣》 馬薇茜/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博士

Icon

19-34

3

《牡丹亭‧遊園》套曲探析 陳茗芳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專任教師

Icon

35-60

4

沈鵬飛的「雙重身份」京劇音樂創作—以新編歷史劇《將軍道》為例 周蓉蓉

Icon

61-76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7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1年12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《紅梅記》折子選輯及其對當代新編戲的影響 侯淑娟/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教授

Icon

1-34

2

梅蘭芳慈善義演及其影響

段金龍/福信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 副教授

Icon

35-66

3

探索戰後閩南語戲曲與電影結合的機遇與興衰 王亞維/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副教授

Icon

67-94

4

臺灣京劇劇團對於傳統戲曲劇目的現代劇場新詮釋 陳佳彬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副教授

Icon

95-128

5

晚明清初絃索北套音樂組織之研究 林佳儀/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

Icon

129-174

6

雜技蹬球教學與道具製作之研究

張惟翔/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 助理教授

彭書相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 專任技術教師

Icon

175-202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8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2年6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〈天理‧國法‧人情:崑劇《白羅衫》的律法意識與當代改編〉 洪逸柔/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 助理教授

Icon

1-32

2

戲劇中的民眾記憶與歷史再現──以高雄春天藝術節《見城》劇本創作為例

劉建幗/奇巧劇團團長/編導

Icon

33-64

3

「南曲北漸」與「北曲南漸」——曲牌個案視閾下的『曲』之變異性討論

黃金龍/中山大學(廣州)中文系 助理研究員

Icon

65-100

4

車鼓音樂【元宵十四五】之探源 章玉人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  碩士

Icon

101-134

5

特技團在夜總會演出之初探:以木蘭花特技團為例 程育君/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 助理教授兼總務長

Icon

135-166

6

於程式化劇場展演莎劇複雜性之嘗試:《天問》與跨文化戲曲改編 蔡斯昀/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生

Icon

167-204

7

情義無價——寫在新編崑京大戲《虎符風雲》之前

新編崑京大戲——《虎符風雲》
曾永義/中央研究院院士

Icon

205-250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29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2年12月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《南詞定律》工尺譜探析——關於例曲與崑腔曲譜的幾點考察

黃思超/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助理研究員

Icon

1-52

2

集曲【三十腔】音樂結構探析—以《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》〔正宮〕【三十腔】「集曲」為研究範圍 仝鑫/淮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講師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藝術學 博士

Icon

53-86

3

臺灣豫劇團音樂之特色 施德玉/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特聘教授

Icon

87-110

4

潮汕方言在潮劇腔調中的音色與音高影響—以見、溪、群、疑母字為例解析

吳夢雅/安徽安慶師範大學黃梅劇藝術學院  教師

Icon

111-136

5

論京劇之星宿文化呈現

——以「雲台二十八將」為中心
方嘉妤/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生

Icon

137-167

 

《戲曲學報》第30   (全文電子檔案)   出刊日期/113年6月       (編輯委員名單 暨 版權頁)

序號

篇名

作者

全文

頁次

1

京崑互補:從1959 年的一份檔案說起 劉曉真/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,中國藝術研究研究院副研究員

Icon

1-18

2

崑曲《草廬記 花蕩》、京劇《蘆花蕩》及臺灣亂彈戲《蘆花》之音樂比較 黃筱雲/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生

Icon

19-56

3

1970 年後大臺北地區外臺胡撇仔戲服飾研究—以布料與材料為對象 徐祥峯/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生

Icon

57-102

4

影像敘事:越劇《紅樓夢》的銀幕重構

洪逸柔/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

Icon

103-142

 

 

 

瀏覽數: